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老百姓的每一个难题,皆是一份“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
今年以来,临安区人大常委会聚焦“五大行动”,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谋划“天目有约·民主汇”品牌,认真回应民众期盼,奋力写好民生答卷,用民心民意浇筑起“幸福临安”的基石。
“天目有约日”
种粮大户吃下“定心丸”
每个月的20日,对临安人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
在这一天,全区所有人大代表联络站都会集中组织代表进站,约选民问需问计、约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问策问效,集中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来自龙马村的种粮大户老钟夫妻就在这天“把一颗悬着的心放进了肚子里”。
“龙马区域连片种植面积不多,农业设施用房和生活用房还没有配备到位,粮食储存和粗加工场地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这一季稻谷收割之后,我们打算种一部分的油菜,但是又担心销路问题……”
在锦北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天目有约日”选民接待活动现场,老钟夫妻俩开门见山,迫不及待地抛出了他们经营中遇到的困难。
联络站代表当场就给老钟夫妻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第一时间联系了街道区域发展办和区有关部门进行了点对点对接,明确了龙马区块农业配套设施用房相关政策及流程,了解到目前龙马村已提交了相关申请材料,得到了会尽快落实的答复。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群众,一头代表责任,离他们越近,带来的获得感越实。第一个问题得以迎刃而解的老钟还注意到,在场人大代表也纷纷就“订单农业”新模式、“乡村振兴”等问题为农民发声。
“这样的场景让我感到很安心。”老钟回忆道,“当时就觉得第二个问题已经不成问题了。”
果不其然,在锦北街道人大代表的牵线搭桥下,老钟夫妻很快就和粮油公司签订了保底收购的合同。至此,他们发愁的两件难事都得到了解决。老钟激动地说:“感谢人大代表把我反映的问题放在心上,在这里种粮就两字,‘放心’!”
金秋下的临安,洋溢着农人丰收后的喜悦盛景,老钟夫妻则已在田间洒下油菜种子,静待明年的花开。
而离民心民意更近的人大代表们,同样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挺快乐的,只要事情办成了,老百姓就会给你竖个大拇指,真棒。这个时候,其实心里美滋滋,无形之中,感觉又多了几个粉丝。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老百姓对我们人大工作的肯定。”
创新工作载体
打造临安样板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和依托。如何保证联络站点不成摆设?关键是创新工作载体。而这样的创新土壤,临安早已有之。
如此类“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集中反映“难事、愁事、心头事”的场景,就经常出现在近几年河桥镇“周五有约”、太湖源镇“源头有约”、青山湖街道“青和议”圆桌汇等基层代表联络站的特色实践中——
“早晚高峰时段,很多大车会停在路两边用餐,严重影响了安置小区老百姓的出行,还存在很大的交通隐患,能不能帮我们解决一下?”
“小区附近流动摊贩多,管理难,但是这些流动摊贩又确实方便了百姓的生活,有没有一个折中的办法?”
现今的“天目有约日”,完全可以看做是这些基层实践的全面升级版本。
但光靠“固定日”,其覆盖面显然是有限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听民意、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的效力还有待进一步突显。
“曾有村民向我反映诉求,我问他为什么不直接找镇上的人大代表,他说他不知道。” 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由此可见,想要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必须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
为此,在结合基层实践的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又做了两点创新。一是构建“一核+多星” 工作架构,总站以“专班+轮值”模式运行,辖区内20个代表联络站按照“月月有安排” “季季有监督” “年年有评议”的工作要求常态化运行,让代表联络站焕发生机活力。
据介绍,截至目前,区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已开展轮值活动38次,进站轮值代表300多人次。
其次是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代表联络站建设,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建立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主体”民意收集渠道。
除了组织代表开展“群众家里坐一坐”“田间地头走一走”的线下走访外,线上还专门开发了代表码,方便群众“一键找代表”,随时随地向代表反映问题。全区还选聘了400多名民情观察员,与人大代表随时联系,反映民情民意,延伸民意汇集的触角。
自5月起,已开展集中接待选民88次共727人次,走访选民305次共2142人次,召开部门约见会103次,线上线下收集民情民意3397件,办结3280件。这一连串的数据联结着一桩桩一件件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而“天目有约·民主汇”的临安样板,也正在人大代表和群众紧密相连的心中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