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区将农业产业化项目列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主要涉及山核桃和竹笋两大产业。项目要完成退化竹林改造3万亩,建立山核桃综合治理示范基地1000亩、山核桃混交林示范基地500亩和干腐病综合防治示范基地8000亩。
区林业(农业)局借力“山核桃亮牌战略三年攻坚行动”和“竹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两大载体,成立实事办理工作小组,合力推进工作开展。截至目前,其中两项任务已超额完成。山核桃混交林示范基地造林541亩,完成率达108%,山核桃干腐病防治面积已建设23个示范基地8759亩,完成第一轮药剂防治。
再过一个月,临安的“黄金果”山核桃就要采收了。这几日,岛石镇呼日经济股份合作社的山核桃基地正忙着张网,购置采收机械。自然落果和张网采收,已是主产区林农采收山核桃的首选方式,也是我区山核桃综合治理示范基地的标配之一。
此外,建设山核桃综合治理示范基地还包括土壤改良及测土配方施肥、林道建设、病虫害综合防控、生态混交经营等内容。土壤改良是治本之策,测土配方施肥是综合治理示范基地推进的核心驱动器。
乘着全区山核桃亮牌战略行动的东风,岛石镇太平里村村民帅正龙的160棵山核桃树就是专用石灰配方“挽救”回来的。长期过量施肥,土壤酸化板结,2013年,这批树第一次投产,仅有200斤干籽的收成,次年,却是颗粒无收。正在帅正龙愁眉不展时,区林业(农业)局山核桃首席专家丁立忠等人组成的科技小分队送去了石灰施用配方。首席团队蹲点示范基地,针对肥料不见根、没入土、撒不匀等施肥问题,专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这片林子施用专用石灰肥的第三年,帅正龙坐收1000斤干籽,“现在这片林子很健康,树叶亮绿而且厚实,新长的枝丫有不少,今年收成应该也不错。”去年,区委区政府及时出台《临安山核桃亮牌战略三年攻坚行动》,大力推进生态规模种植基地建设,助力产区林农解决致富路上的难题。此外,混交林示范基地、干腐病防治示范基地等民生实事项目也借此行动顺利推进。
我区农户赖以生存的民生之树还有一颗常绿树:竹子。竹产业振兴是临安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我区有97万亩竹林,长期经营后,竹林退化现象严重,竹农经营积极性下降。今年年初,我区竹产业振兴工作提上日程。
借力临安竹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方案,退化竹林改造工作有序开展。据竹笋首席专家张有珍介绍,全区竹林退化改造现有三种模式:施用生石灰、水旱轮作、走观光农业路线。目前,全区有4000余亩水旱轮作,一半以上选择规范化综合治理经营,少许竹林走上三产融合之路。
於潜镇光明村和逸逸村、天目山镇周云村、太阳镇高拔村等地走在了“竹改稻”水旱轮作模式的前头。青山湖街道潘联村还制定出了退化早竹林改造和覆盖种竹留养的计划表,规范化综合治理退化竹林。
天目山镇徐村村的仙草小镇是退化竹林发展旅游经济的鲜活样板。仙草小镇的450亩基地原先是一片低效竹林地。“这里的竹子种类多,形态美,又是在天目山脚下。”浙江天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仙草小镇筹建组负责人钱森明看中的是这片林地的观赏性,“在药材种植的基础上,基地预留了60亩竹林做观赏园。”
从低效经济林到三产的跨越,钱森明的经营思路与我区竹产业提升转型方向不谋而合。在今年年初制定的《临安竹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方案》里,积极培育竹林休闲养生新型业态是其中一项举措,在有产业基础、休闲旅游逐步兴起的区域,培育建设“竹+旅游”休闲观光示范点。
农业产业化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以来,区林业(农业)局紧扣山核桃亮牌行动和竹产业振兴计划两大产业振兴行动,推进山核桃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重点实施综合治理示范基地等工作。同时,通过竹林科技型示范基地、扶持退改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全区退化竹林改造,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组织技术团队奔赴各实施点开展技术服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