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种稻,池中养鱼,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这便是“稻田—陆基圆池”新型综合种养模式。依托这种模式,我区於潜镇光明村建成杭州市首个设施稻渔综合种养基地,8月25日上午,首批8000尾鱼苗被放入该基地种养,开启探索“稻渔丰收、种养双赢”的新模式。
走进光明农场,稻田中间横亘着一片新开辟的区域,地上架设起6个蓝色的帆布池高位桶。一旁,来自杭州市农科院水产所的工作人员正分批将鱼苗投入桶内,伴随着哗哗的水流声,鱼儿在桶里欢快畅游。该所所长王宇希告诉记者,由于基地刚刚建成,首批鱼苗选择了罗非鱼品种,每条鱼平均在一两左右,具有耐高温、易养殖的特点,非常符合当下的天气状况。“现在放下去种养,两个月以后,差不多可以长到八两到一斤以上的商品鱼规格。”王宇希表示,接下来还将结合本地气候特征,陆续增加品种,例如石斑鱼、马口鱼等山区溪流性鱼类。
据了解,“稻田—陆基圆池”综合种养是一种新型设施稻渔种养模式,它在传统“稻渔共生”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将稻田单纯散养改为设施“圈养+散养”。王宇希说:“相比传统的‘稻渔共生’模式,该种模式在品种选择上更为丰富,管理成本相对较低,另外在病虫害用药期间,水稻的用药和渔业用药可以互不干扰。”除了易管理、成本低、见效快以外,王宇希表示,渔业的养殖尾水富含大量营养物质,可以灌溉稻田,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达到药肥双减、绿色发展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光明农场设施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由区农业农村局和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联合打造,是杭州市首个设施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水产站站长陈思思介绍,新型综合种养模式大大缓解了传统稻田养鱼集中上市销售、增产增收效果不显著等不利因素,“可以全面提高水产品的产量,预计亩均增产可以达到3000元以上,另外稻米的品质也会有所提升。”陈思思说。
除了光明农场,我区还计划在龙岗镇娘娘畈区块和板桥镇秋口村打造两个基地,推广运用设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以订单农业实现产业闭环,实现稻渔“双丰收”、种养“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