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镇双庙村蔬菜基地,一个个大棚内的豇豆即将进入采收期,基地负责人黄立鹏焦急万分。黄立鹏正在和工人们试着排水,棚内积水最深处,已有数十厘米,部分豇豆植株被水淹没,有些叶片泛黄,生长状态堪忧。
“基地共有136个大棚,60多个棚的蔬菜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原本想着自己先开展生产自救,没想到农技人员来得这么快,安心了很多。”临安农业部门了解到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团队赶赴现场,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可以采收的蔬菜及时采收上市,采用避雨栽培,及时掀开塑料大棚两边的群膜,防止田间积水,防止土壤湿度过大。”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李璐瑶是蔬菜基地组的“帮帮团”成员,这几天,她一刻也没能停下来,一边拿着手机统计全区蔬菜基地受灾情况,一边赶赴受灾现场指导。
“灾后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也很重要,面对不同的品种危害程度,选择安全用药,并注意农药的轮换和合理搭配。”查看了黄立鹏家蔬菜受灾情况后,李璐瑶提出了具体的恢复生产措施。别看李璐瑶年纪小,乍一看,跟“农技专家”似乎毫不搭边,但这个97年的小姑娘却是田间地头技术指导的一把好手。“我到农技中心第四个年头了,跟着师父们没少跑,跑多了,自然就会了。学有所用,我也很开心的。”面对这次“暴力梅”,小李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帮帮团”。
跟她一起的,还有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粮油高级农艺师毛伟强,“你看那几根秧苗,现在只剩下一个短短的尖尖头了,大概只有5厘米露出来,你看那边的苗飘在水中。”经过小李的现场指导,蔬菜基地恢复有序的灾后自救工作,黄立鹏转身把毛伟强拉到了水稻基地。
在太阳镇双庙村瓦窑坞,连续的强降雨使得这里的水稻田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水面上,只偶尔露出几株摇摇欲坠的秧苗,稻田两侧,两处排水口正在哗哗排水。
“种了130亩,大概受灾面积是55亩,这原来都有排水沟,由于雨量下得大,水下来得急,两侧排水沟已经满了。”黄立鹏说,降雨弱下来之后,他立即对稻田进行了排水措施,由于前期雨量较大,加上周边河道水与稻田水持平,所以排水的速度不是特别理想。
毛伟强建议要及时排除积水,扶正倒伏的禾苗,并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补肥、防治病虫害。“没办法就改种,我们储备种子也有,改种其他作物也可以,适当加强一些药剂防治一些白叶枯病之类的,用一些叶面肥补点其他肥料之类的,增强它的抗性。”毛伟强耐心地传授了一些实用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农业生产恢复指导。“太感谢他们,来得真是太及时,经过他们的指导后,我的思路也清晰了,原本心里很乱,无从下手。”经过农技人员的指导后,水稻田也立马进入了有序地生产自救。
汛期以来,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了18支三农“帮帮团”和10支农林产业灾后服务队深入受灾一线指导服务,及时了解掌握灾情,推动各项措施落实。指导做好田间管理、抢排积水、补种改种、查苗洗苗扶苗等技术服务。及时发布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全面开展灾后技术指导服务。截至目前,出动灾后服务指导工作人员90人,指导农业经营主体99家。这几天,这些农技人员争分夺秒,迎“汛”而上,只为尽量减少各个农业基地的损失,全力保障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