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锦北街道平山社区的陈师傅,是个美食家,哪怕疫情发展,购买新鲜食材仍是他的每日头等大事。今年春节以来,他的食谱上,竹笋明显增多,因为市场上的新鲜竹笋价格实在便宜。往年春节最贵的时候,春笋要二十几块,然而直到1月31日,他买到的最贵一次笋,零售价不过一斤10元。
最近几日天气晴好,覆盖笋进入旺产季,照往年价格,春节后是一拨高峰,笋农的出产价格最好的时候会到10元甚至更高。然而初二那天开始,出现全区性竹笋滞销。青山湖街道洪村村竹笋大户罗德法告诉记者,当天售出的竹笋普遍是每斤1.5元。经过贩销户转手到市场上,陈师傅能以低于5元左右的价格购得。这在往年是不可思议的。
随着疫情发展,滞销愈演愈烈。1月30日,大年初六,在区政府统筹下,供销、农业、商务等多部门联动,以供销社下属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兜底的方式,从农户手中收购竹笋,每斤进价5元,3天内帮助全区农户销售3万斤竹笋。线上渠道方面,区供销联社还与临安鸿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客户通过天猫下单,公司直接配送到户。仅1月31日下午,该公司就销售了2万斤竹笋。
线下方面,商务局联合永辉、联华、热选等商超,加大采购竹笋力度,保证疫情期间市场供应,可谓一举两得。
多措并举下,3天内农户售出竹笋6万斤,价格也开始反弹。截至到2月1日上午,青云、於潜两大竹笋交易市场回温,贩销价一度逼近每斤7元。价格一回升,笋农的期待值也高了起来。鸿鑫公司负责人沈昌达表示,为了尽早完成1月31日的订单发货,他们只能以高于订单价的价格收购竹笋,每单都会亏本1元左右。供销联社表示,会做好后期补偿,只要能稳住市场价。
笋农是市场的主体,也没有等靠要,尤其是罗德法这样的大户,他还是洪村村竹笋经济合作社的负责人。他生意做得久,门路广,从春节就开始将笋直接贩销到诸暨。因为到处封村,那边朋友帮忙,他每天3000斤笋才卖得出。合作社下有120个社员,他除了要将家里30亩竹林里的竹笋卖出去,也要与社员同舟共济。
我区有15万竹农,竹笋早已成为他们增收的第一来源,去年我区竹笋产值超过14亿元,竹产业是全区第一大农业产业。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顾晓波表示,当前疫情影响下,关键是要持续打通销售渠道,线下线上联动模式不能放松。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邢涛表示,盒马、联华和热选的市场潜力很大,多部门联动机制作用下,市场行情有望持续平稳。
竹笋行情稳住了,而“老江湖”罗德法也有隐忧。他认为,当前的重点是要打通各地之间的销售壁垒,政府部门主导的销售要对准杭州以外的市场,否则很容易和传统贩销户形成竞争,最终不利于持续扩大销售。
“要和宁波、绍兴、上海等杭州以外的大商场乃至农村市场对接,这个我们农民单打独斗做不到。”罗德法还表示,各方要做好竹笋分级销售,加强质量管控,防止出现以次充好、损害消费者的现象。